「職業不分貴賤」究竟是什麼意思?職業到底有沒有貴賤的分別?我曾試著「造句」來找出真正的用法與意思,卻搞的一個頭兩個大。於是我試著在紙上推論這個問題,如今key in了下來..
(1)有分別:
職業有貴賤的分別,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:「在現實中職業有分貴與賤,但是我們不可以去明白區分貴與賤。」
此論述就是先認定職業有分貴賤,因為種種道德觀的影響,讓我們借使用這句話來「試著」摒除這個「觀念」。簡言之,即是「知貴賤,而不明辨貴賤」。
(2)無分別:
職業沒有貴賤的分別,所以這句話意思是:「職業沒有貴與賤的區別,所以就不需再分什麼是賤、什麼是貴。」
此論述是職業本無貴賤之分,因此也沒有分不分的問題。所以「職業不分貴賤」之意就是「職業無貴賤之分」。
上面兩個論述,似乎以第二個較為合理。但是當我們說出「職業不分貴賤」的同時,心裡的那把尺又露出來,回到第一個論述所提的「現實層面」,而非第二個的「理想層面」。可不是嗎?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是不是很奇怪?雖然教科書、師長都沒有直接教導我們什麼是賤、什麼是貴,而是透過「含糊其詞」的方式教導我們先認知什麼是賤、什麼是貴,然後才要我們不要因為有貴與賤的差別而有不同的尊重與歧視。
那究竟職業的貴是什麼?賤又是什麼?學校沒教的事,我想誰也沒辦法說個準,那把尺似乎很模糊,卻又很明白。我舉個例子:小學教科書上提到我們要對清道夫、農夫..這些職業人員致敬,因為沒有清道夫,我們就沒有乾淨的市容;沒有汗滴禾下土的農夫,我們就沒有白米飯可吃。但是,為什麼不拿大財團的董事長當例子?沒有大財團的董事長領導團隊,政府如何營造經濟建設的體系,不是嗎?
不管什麼職業,其影響力所及範圍,小至個人、大至整個國家社會,該致敬的不應該只有勞動力較高的職業,勞力程度更不應該作為貴賤的區別。所以我們沒必要刻意去舉勞動力高的例子來解釋「職業不分貴賤」,不是嗎?欲蓋彌彰之下,只會使得我們更容易去「反向思考」這個意涵,看似教人處世的道理,竟是糖衣陷阱,豈不可笑?